开学季,除了同学们满血归来,还有一些不速之客也在蠢蠢欲动——它们就是校园里的病媒生物。别看他们个头小,一旦扎堆出现,既破坏环境卫生,还可能把疾病带进校园。
蚊子:校园里的一滩积水、一片花坛,都可能是它的“产房”。蚊子可不只会送“红包”,还会传播登革热、基孔肯雅热、疟疾等疾病,其危害可不容小觑。苍蝇:食堂和垃圾桶边的常客,最爱在食物和垃圾上停留,不知不觉就能把细菌和病毒送上餐桌,导致食物中毒、拉肚子。老鼠:最爱光顾食堂、仓库、宿舍。它们不仅身上带着各种病菌,还喜欢在校园各种搞破坏,比如啃咬电线设备等。蟑螂:喜欢躲在食堂、宿舍、储藏室,一边偷吃残渣,一边传播病菌。更糟糕的是,它们的排泄物和体表物质还能引发过敏。
校园环境治理重点区域
校园外环境:开学前要开展校园积水清扫行动,重点排查绿化带树洞、宿舍阳台花盆等易积水区域,及时倒空积水并擦干容器,防止蚊虫孳生。校园建筑外围不得堆放杂物、建材和垃圾。垃圾桶(箱)必须加盖,并做到“日产日清”。学生宿舍:宿舍、走廊、卫生间等区域,门窗要保持完好并能密闭,破损要及时修复。天花板、墙壁、地面及管线穿孔必须封堵,避免缝隙和漏洞。室内下水道保持畅通,供水管道要无滴漏,杜绝积水和潮湿。
教学楼:教室、图书馆等场所要保持整洁,办公和教学物品做到离地、离墙、有序堆放。课间零食残渣要及时清理,窗帘、投影仪等易藏污的缝隙要封堵。走廊杂物要清运,地漏卫生同样不容忽视。食堂:加工区的门窗应安装防蝇纱网,缝隙孔洞要彻底封堵。垃圾随时清理,工具及时清洗消毒,从源头阻断病媒生物孳生。就餐区保持桌面随手清理,地面及时拖净,垃圾密封处理,做到不留过夜。
物理防制和生物防制
校园外环境:排水口要安装防蚊闸或其他防蚊设施,观赏水体、池塘等区域可以适量投放鱼类,消灭蚊幼虫。学生宿舍、教学楼、图书馆:室内要注意封堵配电箱、插座等穿墙管线的小缝隙,不给害虫留“暗道”。同时安装纱窗纱门,阻隔飞虫入侵。午休时用上蚊帐,不仅能安心午睡,还能有效减少蚊叮虫咬。食堂:食堂入口可设置防蝇帘或风幕机,就餐区安装粘捕式灭蝇灯;粮食储存间、厨房等容易出现老鼠的地方,需布放粘鼠板、捕鼠笼等工具,防患于未然。加工区则可铺设粘蟑纸,及时控制蟑螂数量,确保“后厨零意外”。
化学防制措施
校园外环境:对下水道、绿化带等蚊蝇容易孳生的重点区域,可采用滞留喷洒或投放灭幼剂的方式进行治理,阻断蚊虫孳生链条,营造清爽安全的校园外部环境。学生宿舍、食堂、图书馆:针对食堂、宿舍中常见的蟑螂问题,可在不易接触的位置点施杀蟑胶饵,操作简单,效果可靠又安全。室内蚊虫防治不宜大面积喷洒杀虫剂,应优先选择低毒电蚊液,更适合校园这种人员密集场所。鼠类防治:对于学校鼠类灭治,若必须使用化学防治方法,可使用带锁的毒饵站。投放位置必须避开师生活动区域,并远离易接触点,同时要建立投放记录,定期检查并及时收回。校园使用化学防制措施时,始终要把“安全”放在首位——严格选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药物,规范操作,强化防护,才能做到既有效防控,又保障师生健康。